鋰電池就像「化學電梯」。鋰離子在正極(磷酸鋰/三元鋰)和負極(石墨)之間穿梭,電子透過外電路形成電流電源。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高(特斯拉Model S 21700電池電芯達333Wh/kg),適用於長續航里程電動車;磷酸鐵鋰電池安全耐用(比亞迪刀片電池循環次數超過2000次)。建議日常保持電量在30%-80%,淺充淺放可以延長壽命。

鋰離子電池
應用王

電動車:2025年款Zeekr 001續航里程1032公里,蔚來ET7半固態電池支援1000公里+換電,零下20℃續航里程550公里。
儲能領域:2024年中國電化學儲能市場規模為2,661億元,鋰電池佔98%;大唐湖北100MW鈉離子儲能電站即將投入運營,一次充電可為1.2萬戶家庭提供電力。
消費性電子:骨傳導耳機、玉樹機器狗等設備依靠鋰電池驅動,而軟包電池憑藉其輕量化的特性,適合便攜場景。


環境挑戰

資源依賴:鋰、鈷開採有環境糾紛,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超過70%。
回收系統:推動舊電池規模化利用(轉向儲能領域)與回收(鎳、鈷、鋰的萃取)。歐盟《電池法規》、中國「數位護照」等均加強了全生命週期碳足跡的管理。預計2025年動力電池回收量將達104萬噸。


未來方向


固態電池:CATL硫化物電池能量密度超過500Wh/kg,將於2027年量產;長安「金鐘」電池支援續航里程1500公里,將於2025年底投入使用。
鈉離子電池:寧德時代新型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達175Wh/kg,在零下40℃仍能維持90%的電量。重卡啟動電池壽命超過8年,成本降低61%。



冷知識


鋰電池是1985年由吉野彰、古迪納夫、惠廷漢姆三人發明的,三人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。它不僅是電子設備的“能源核心”,還支撐著太空梭、深海探測器等尖端領域的電力需求。